近日,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接受采訪時,對當前政府的移民治理理念進行了深入闡述。他特別提到,綠卡持有者的永久居留權并非一種不可剝奪的權利,而是建立在持續認同美國價值觀的基礎之上。 這一言論在輿論場上引發了廣泛關注,部分媒體甚至將其解讀為美國政府可能加大對合法移民的限制。然而,深入分析背景后可以發現,這一解讀存在一定的誤導性。
一、訪談背景:個案引發的討論
萬斯的表態源于近期的一起案件——移民與海關執法局(ICE)逮捕了一名哥倫比亞大學學生,該學生在2024年獲得美國綠卡,但因涉嫌在其領導的親巴勒斯坦活動中表達對恐怖組織的支持,面臨法律訴訟。針對這一事件,萬斯強調,若持有綠卡者的行為被認定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,他們可能會失去居留權。這一觀點并不意味著美國政府會普遍加強對綠卡持有者的限制,而是特指涉及國家安全的個案處理。
值得注意的是,該案件目前仍處于法律程序之中,紐約州聯邦法官已阻止直接遞解程序,并要求先進行聽證。這表明,即便在國家安全相關案件中,綠卡持有者仍然享有法律程序保障,并非行政權力可以直接決定其去留。
二、翻譯誤讀:權利限制,而非時間概念
部分媒體在報道中誤譯了萬斯的核心表述,進一步加深了公眾的誤解。例如,萬斯原話中提到:
“A green card holder doesn’t have an indefinite right to stay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.”
其中的“indefinite right”被部分報道誤譯為“無期限的居留權”,但實際上,這里的“indefinite”更傾向于指“無條件的權利”,而非時間上的無限期。萬斯的本意是,綠卡持有者并非享有絕對居留權,如果其行為危害國家安全,政府有權依法取消其身份。
三、什么情況會被吊銷綠卡?
根據美國現行移民法,綠卡持有者的身份并非不可撤銷,在特定情況下,政府可以依法吊銷永久居留權并啟動遞解程序。以下是常見的綠卡吊銷原因:
1. 刑事犯罪
- 重大犯罪(如謀殺、毒品犯罪、性犯罪、家庭暴力)
- 道德敗壞罪(如欺詐、盜竊、偽造文件)
- 持有或販賣毒品(即使是聯邦法律下非法的大麻)
- 違法持有或使用武器
2. 移民欺詐
- 通過虛假婚姻獲取綠卡
- 提供虛假材料,如偽造學歷或工作證明
- 簽證濫用,如非法入境后通過庇護等手段造假
3. 放棄永久居留意圖
- 長時間離境(超過一年且未申請回美證)
- 在境外長期工作、納稅或購房,可能被視為放棄美國居住權
- 未按時向美國國稅局(IRS)報稅
4. 公共負擔
- 長期依賴政府福利,如SSI、Medicaid或住房補助
- 雖然現行政策放寬了一些限制,但濫用福利仍可能影響綠卡身份
5. 國家安全因素
- 參與恐怖活動或支持極端組織
- 從事間諜或泄密行為
- 隱瞞曾加入特定政治組織的經歷
四、法律程序與抗辯權利
即使綠卡面臨吊銷,持有者仍享有法律抗辯權。程序通常包括:
1. 移民局或海關啟動吊銷程序
2. 移民法院聽證,綠卡持有者可舉證反駁
3. 法官裁決是否撤銷綠卡
此外,持卡人還可以申請豁免(Waiver)或暫緩遞解(Cancellation of Removal),以爭取保留身份的機會。
移民政策調整并非“一刀切”
盡管美國政府近年來加強了對移民的監管,但從法律角度來看,綠卡持有者的權益仍然受到一定保護。萬斯的言論并非針對所有綠卡持有者,而是強調國家安全在移民管理中的重要性。對于普通守法的綠卡持有者而言,這一政策變化不會帶來直接影響。
歸根結底,移民政策的調整涉及復雜的法律、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因素。在解讀官方表態時,避免誤讀和夸大其影響,才能更準確理解美國移民制度的發展方向。
友情鏈接: